校园快讯

交流促提升,互鉴共成长—— 校际合作开展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》教学研讨活动

作者:市外国语学校   发布时间:2023-11-02   访问量:96

交流促提升

互鉴共成长

新时代孕育新思想,新思想指导新实践。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、进课堂、进学生头脑,提升中学思政课教师对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》的执教能力,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。10月31日,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、校政治名师工作室联合市实验学校、东区部分教师,邀请攀枝花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懿、东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刘勇开展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》教学研讨活动。

本次活动分为课例观摩与研讨两个部分。观摩环节,来自攀枝花市花城外国语学校的何燕老师带领初二7班的同学学习《强国必先强军》这一主题,帮助学生理解军强才能国安。何老师从“越不能打越要挨打”、“能战方能止战”、“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”三个篇章,从近代中华民族百年坎坷的历史到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,历史无数次证明,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,话语权和主权就无从谈起,军强才能国安。

何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,精心备课,收集大量资料,通过图片、视频等方式,结合生动的语言带领学生了解强国强军的历史背景。精心设计学生活动,学生以“美日韩戴维营峰会”为时政背景,主持开展访谈活动,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。通过学生主动参与,更能让学生明白,当前我们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,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,我们必须做好准备,为强国富民努力奋斗。

在研讨环节,针对何燕老师的课例,市教研员李懿指出,在《强国必先强军》这一课上,老师的情感带动、气氛渲染能力特别重要,要通过语言和语气带动学生的情绪,以此达到情感上的升华。东区教研员刘勇指出《读本》的教学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不同,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,帮助学生在情感上升华、行动上践行。

我校政治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黄静老师作了“如何在课堂中增强语言感染力”的主题发言,她从适时运用感人心脾的温情之言、语言要幽默、语言要有激情、学会运用无声语言、语言要有激励性、注重肢体语言等等方面提出教师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能力,通过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。

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》教学至关重要。通过此次研讨活动,使全校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,丰富了思政教师的专业知识,为抓好《读本》教学工作和守好“新思想”的阵地奠定坚实基础。


一审(撰稿)|李艳

二审|黄静

三审|刘婷婷



地址: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竹苑巷31号    邮政编码:617000
Email:syzzks@126.com    联系电话:0812-3913312(招生电话)  
备案序号:蜀ICP备16003373号-2      版权所有: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
川公网安备 51040202000227号   
  管理员登录     教师登录